產色素能力極強的暗藍色鏈霉菌、儲藏物快速熏蒸殺蟲技術……如今,企業想獲得這些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可通過注冊加入“南方雙創匯”,使用廣東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市場交易平臺來實現技術交易。近日,2017年廣東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線下對接會在沙溪舉行,由廣東省科學院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共同搭建的“南方雙創匯”平臺,獲得眾多期望嫁接最新科研成果的企業熱捧。
借平臺聚合共享雙創資源
“暗藍色鏈霉菌具有產生暗藍色色素的能力,其產色素能力強,色素色價高。不過該鏈霉菌培養成本低廉,培養方法簡單,增殖快,可滿足藍色色素的大量需求。”在交流對接會上,廣東省科學院下屬的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帶來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廣東省石油與精細化工研究院也分別帶來了儲藏物快速熏蒸殺蟲技術、有機硅紡織整理劑等最新的技術發明。
“服裝紡織產業是沙溪鎮的主導產業,而服裝產業面臨自主研發水平低、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等問題,企業也需要通過技術轉移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此次交流對接會目的,是實現技術供求雙方的對接、促進科研機構與企業間的深度交流,促成更加深入的產研合作。”沙溪鎮政府經信局局長劉悅鳴說,將廣東省科學院及其下屬研究院所的優勢技術和科研成果等,與沙溪鎮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創業發展密切結合,可以加快推動該鎮的創新發展。
記者從對接會上獲悉,如今企業想獲得上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可通過注冊加入“南方雙創匯”。廣東省科技圖書館館長魏東原介紹,“南方雙創匯”由廣東省科學院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共同搭建,作為廣東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信息發布與服務方,長期開展科技成果與需求的匯交與促成,通過定期舉辦線上與線下的科技成果交易會,促進科技成果與地方產業相結合。
“廣東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市場交易平臺是‘南方雙創匯’的核心功能平臺,它能夠聚集、開放和共享雙創資源要素,并實現雙創要素的轉化、對接和交易。”魏東原說,該平臺擁有六大功能,包括成果和專利O2O交易、科研儀器共享、權威專家預約、信息與情報定制服務、投融資服務與第三方評估服務。
據悉,目前交易平臺擁有成果384項、專利1028項、儀器259套和專家608位。“‘南方雙創匯’根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過程的關鍵要素和需求點進行設計,通過平臺撮合,實現技術和服務同用戶需求的有效對接。”魏東原介紹道。
檢驗檢測平臺受企業關注
一個產業的高速發展,必然離不開接地氣、效率高的檢驗檢測平臺。此次交流會上,除了介紹用于科技成果轉化的平臺,還推介了服務于企業的檢驗檢測平臺。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以下稱“中廣測”)在對接會上,也贏得了許多企業的關注。
中山市大涌鎮紡織產品檢測中心工程師黃明華介紹,中廣測以全社會創新活動的測試需求為關注焦點,提供食品、環境、工業品檢測技術,以及設備故障診斷和失效預警技術等。據悉,中山大涌創新服務平臺為中廣測的中山基地,是廣東中測食品化妝品評價中心、廣東省質量監督保健品檢驗站、中山市大涌鎮紡織產品檢測中心和中山市中廣測協同創新中心。
“位于中山大涌的實驗室可提供紡織服裝和紅木家具的檢驗檢測、技術研究、技術培訓和信息咨詢等服務。”黃明華說,中山的服裝紡織企業可在大涌完成物理性能、色牢及水洗、纖維成分和生態安全等檢測服務。
廣東省測試分析研究所副所長林展江介紹:“目前研究院在中山派駐的科技人員有70多人,這幾年在中山的服裝業、大健康產業和家具業等都做了一些技術服務工作以及檢驗檢測的技術培訓工作。”
中山市風度仁服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治國說:“之前還不知道中山也有檢測中心,以前都是和廣州深圳的檢測中心溝通,希望今后能多了解。”有企業代表表示,希望中山檢測中心能與品牌企業多互動,讓他們認可中山的檢測結果。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